当前位置 : 首页 > 学术创新 > 浙大学术创新

重走西迁路,再续求是缘

编辑:admin 时间:2015年08月02日 访问次数:2388

重走西迁路,再续求是缘

   

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泽院士、校常务副校长宋永华教授率领学校20位优秀青年教授,于712日至714日赴贵州遵义和湄潭,重走浙大西迁路,延续“求是”百年文脉。

 

 713日,青年学者们在张泽院士和宋永华常务副校长的带领下,参观了湄潭的浙大广场,西迁陈列馆以及浙大办学旧址。在工作人员声情并茂的讲解下,青年学者们仿佛回到了那炮火纷飞的年代。

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,浙江大学被迫辗转西迁贵州。193811月,在疾病与战火的双重阴霾下,中国著名气象、地理学家、校长竺可桢先生提议浙大正式立“求是”为校训,并阐述了“求是”精神核心---“只问是非,不计利害”的科学精神。校长竺可桢先生带领师生,在“求是”简单质朴却内涵丰富的校训的引领下,历经艰辛,筚路蓝缕,汇聚了一大批如苏步青、王淦昌、贝时璋、卢鹤绂等一代知识分子精英,他们胸怀报国之志,使浙大崛起成为当时国内有影响的几所著名大学之一,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称誉为“东方剑桥”;培养了一大批如李政道、程开甲、叶笃正等新一批蜚声中外的科学巨子,为新中国成立后科学事业发展储备了重要的人力资源。

 

青年学者们被当时的先贤们,面对战争、炮火、疾病、贫困甚至生离死别等困境,依然潜心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的事迹深深感动。

张泽院士、宋永华副校长以及青年学者们向竺可桢校长塑像敬献了鲜花,表达了对老校长无限的缅慕之情。

 

 

 

 

张泽院士为青年学者们作了“求是寻根”的精彩报告,使青年学者们进一步加深了对“求是”校训的理解。

 

   

 

饮水思源,浙大感恩湄潭人民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给予浙大的支持和帮助。浙大一行参观访问了湄潭中学和湄潭浙大小学,并分别向中学和小学赠送了天文望远镜和教学用摄像机;张泽院士和宋永华常务副校长为中、小学的优秀学生赠送了亲笔写下励志寄语和签名的笔记本,勉励同学们求真务实,担当大任。